中小学建筑设计案例:深圳 · 福田中学

设计:reMIX 临界工作室

图片

位于深圳市中心区的福田中学是特区内规模最大的寄宿制高级中学之一,面积 120774 m²。超高的建筑密度、紧张而复杂的都市环境,使其成为2018年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8+1”建筑联展中最受瞩目的项目之一。颠覆传统校园与城市分隔而设的惯例,打破边界、城校共享,原址重建后的中学试图提供一种“城市中的城市”的校园新类型。

图片

图片

图片

项目所在的福田区是特区的核心腹地,位于福田区中心的校园周边数公里内,可以看到这个年轻城市快速城市化产生的极为多样的城市肌理:东侧远方是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湿地和连绵山脉,近处有拥挤的城中村(福田村,少数城中心存留的城中村之一);西侧则是开阔的都市绿轴中心公园,远方则是CBD天际线;北、东、南三面被百米高层紧贴环绕,仅有西侧与城市街道福田路接驳——福田中学的场地可以被视作补完这片超高密度城中心区中的最后一块用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设计将教学塔楼和高层的宿舍体量沿着用地东侧和南侧布置,操场则布置于场地西侧,与周边已有的城市肌理共同形成东高西低的天际线,平稳地向西侧中心公园过渡。宿舍楼的庞大体量(长120米、高50米),经由一系列水平和竖向的体型“裂缝”,获得通透疏朗而尺度宜人的体形而融入周边环境,避免其产生对校园内外环境的压迫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设计将操场抬升至7.4米的平台之上并靠西侧城市街道放置,如此布局造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界面:学校沿主干道的边界不再是围墙,而是一个透明而有吸引力的立面,市民可直接从街道进入社会门厅,进而通向操场平台下方的一系列文体设施。朝向城市和校园内部的双门厅设计,使得分时共享可以便捷的发生,却不会与校园内的学生活动相冲突。

图片

在周末或者举行特殊活动时,总面积达13600㎡的文体设施(篮球馆、风雨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房、游泳池、展览空间以及一个可容纳 1000 人的报告厅)均能对外开放,使学校由封闭的孤岛转变成一个真正向公共开放的市民中心。

图片

图片

为应对地块的不规则形状和局促的入口空间,设计将原本南北方向布置的操场逆时针旋转 15 度,不但可以吸纳不规则用地红线所造成的一系列边角空间,还在场地西南侧形成放大的入口广场和更加宜人开放的公共共享城市界面。操场的旋转使学校还给城市一个近1000㎡的入口广场,一经落地即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儿童玩耍运动的活力街区公园。

图片

图片

图片

建筑师在面向福田路的校园西侧界面通过一系列楼梯、坡道,将空中操场与地面街道顺滑连接,空中平台还预留立体交通网络接口:在不久的未来这里将接驳一座通向对面中心公园的步行天桥,让城市中的公共资源实现彼此之间真正的互联互通。

图片

福田中学在占地约41000㎡的原校址通过重新的校园设计,升级成为一所拥有60个行政班3000名高中生的寄宿制高中——超大的目标总建筑量使得除去田径场外建筑用地上的容积率达到3.87,是普通中学的2-3倍。在如此极端的高密度状况下,设计要满足日照条件、自然通风、消防安全以及其他严格的规范要求,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设计团队见缝插针的植入大大小小的下沉庭院,激活空间深处的自然采光与通风,“板下空间”不仅完全避免了如地下室般的逼仄观感,且提供了大量遮风避雨、不需空调的运动与休闲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3000 名学生在高达13层的宿舍楼和数栋高层教学楼中穿梭,瞬时竖向人流压力如何能得以缓解?设计团队提出了空中社交圈的概念:它由串联教学区各建筑的400米环路和宿舍楼200米的架空层共同组成。它不仅在20-30米的高空塑造了一个视野极佳的第二地面,也成为宿舍与教学楼之间的“捷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福田中学紧邻深圳一条极为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改造后的福田中学维持东高西低的校园布局,种植真草的足球场与原福田中学操场草坪一样,继续与中心公园实现生态联动,成为一个对鸟类友好的生态校园,延续福田中学独特的空间记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2日 19:08
下一篇 2024年4月13日 08:5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